非主流社交软件乱象调查:它们为何充斥着欺诈信息?

调查动机

近期,多地公安机关发布紧急提醒:部分未成年人智能手机上出现“纸飞机”“蝙蝠”“诗米哒”等非主流社交软件,网络诈骗分子常常利用此类软件诱导未成年人协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危害极大。

这些非主流社交软件为何充斥着电信网络诈骗信息?又该如何依法治理?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全区手机对手机(新型诈骗)班收费850元/小时,下课即付款,新手也能上手。”

“××(平台)没人直播,每小时10到50块钱,不用露脸,不用说话,每小时付费一次,上线就行。”

“10元下单,等爆点超过1.5倍,就立刻点击逃单,一手就能赚5到8元,用这个方法,一天能赚800元。”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测试发现,一些非主流社交软件中出现大量涉嫌电信诈骗的信息,目前这些社交软件无论是通过手机应用市场,还是通过他人分享的链接,都可以轻松下载和使用。

受访专家指出,社交软件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受法律保护,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点精准诱导用户特别是未成年人参与电信诈骗,危害极大。监管部门要改进技术手段,加大对非主流社交软件下载和使用的监控力度,定期识别违法违规行为。青少年网络素养也需增强,及时识别网络不良信息。

注册和登录无需验证

随意发布有害信息

来自安徽宿州的高二学生小杨近日下载了一款非主流社交软件,其社交广场版块有信息称“日赚数百元轻松搞定”。

小杨添加对方为好友,询问具体操作方法。按照对方的指示,小杨进行了一些操作,但发现不对劲就立刻停了下来。“这和我们平时听说的诈骗手段很像。”后来他才知道,自己班上的一个同学就玩过一两次该软件上的“爆点游戏”,被骗了几百元。

根据小杨提供的线索,记者下载并注册了一款社交软件,并将社交账号、地区、运营商、手机号等信息发送给对方,很快对方就发来一段教学视频和客服人员的社交账号,还有一个电话号码。

根据视频内容,记者需要准备两部手机,其中一部通过语音或视频通话接通客服,另一部用来拨打指定电话号码。接通客服后,会用数字1或2提示下一步:如果是1,则表示可以拨打电话,对方会通过语音或视频与该号码的机主通话;如果是2,则表示机主一旦发现通话有问题,就会直接挂断。

另一家社交软件宣称“没人能靠直播轻松赚钱”。记者将自己的短视频直播主页截图发给对方,确认可以正常直播后,对方称“借你账号直播,到时候钱你来拿”。记者注意到,直播内容多与电信诈骗有关,如为诈骗分子引流,甚至直接实施诈骗等。

还有一款主打“爆点游戏”的社交软件,记者登录软件后看到,每一轮都会有一个点生成曲线,并显示倍数,时间越长,倍数越大。每一轮,你可以在点爆之前下注然后逃跑,如果逃跑成功,逃跑时可以获得下注金额乘以倍数。

上述“爆款游戏”社交软件的客服告诉记者,只要在1.5次之前逃掉,爆款概率很低,而且可以赚钱不亏钱,但需要先充值20到50元。记者试了几局后发现确实如此,但提现时却被告知至少要充值200元,24小时后才可以提现。记者赢了几局后发现,进不了游戏,提现更是不可能。

除了涉嫌诈骗、欺骗,记者调查发现,一些非主流社交软件中也有“色情引诱+裸聊敲诈”的信息:“40元一次,99元长期,保证满意,长期为两个月,每天两次。”记者联系其中一家后,对方发来价格信息,并称“你可以告诉我你想要什么”。

据了解,诈骗分子随后会以花言巧语引诱受害人点击陌生链接下载软件,邀请受害人进行裸聊,随后窃取受害人的手机联系方式,待受害人脱掉衣服后,录下受害人的屏幕,再以不雅视频进行勒索。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看到,在手机应用商店中,一些非主流社交软件在显著位置标注了“16+”、“18+”等年龄限制,但下载和登录这些软件只需要手机号,没有身份识别流程,身份信息可以随意填写,有些软件甚至可以以游客身份登录。

进入这些软件后,大量诈骗信息公然在各类群聊、个人动态中发送,私聊中可以随意发送各类禁言词语,有些此类软件还具有加密通讯功能或“读后即删”功能,为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

未成年人受骗

警方提醒家长注意

公开信息显示,不少未成年人受到非主流社交软件上有害信息的侵害。

据贵州警方通报,去年5月23日,17岁的李某在手机上下载了一款名为“纸飞机”的通讯软件。注册登录后,该软件客服联系李某,询问他是否想赚钱,并详细介绍了赚钱方法。由于操作需要两部手机,李某第二天便邀请赵某(15岁)到家中,联系上客服,并在客服指导下架设了简易GOIP(虚拟拨号)设备,帮助诈骗分子实施诈骗。

通话中,李某、赵某听闻对方冒充客服人员实施诈骗,但因急于牟利,并未挂断通话。当地警方核实情况后,对李某、赵某予以行政处罚。

近日,大连13岁女孩小雪在某非主流社交软件上与人聊天时加了好友,好友邀请小雪加入一个所谓明星群的粉丝福利群。进群后,一名自称“北京最高派出所民警”的人称,有人泄露艺人隐私,涉嫌犯罪,群内所有人都必须配合调查,否则不仅会被拘留、留案底,父母也会受到牵连。

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小雪听从警方的指令,提供了父母的银行卡号并进行了相应操作,期间“警察”还向她提供了一份“报案回执”,以打消小雪的疑虑。

深夜,小雪母亲无意中看到手机里有一条女儿未删的短信,这才意识到女儿遭遇电信诈骗。经调查发现,当晚小雪用父母的银行账户进行了16笔交易,共计6万余元。除了为他人购买价值近8000元的手机外,其余款项均被转账至某外卖平台账户。目前,警方已立案调查。

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近年来,全国多地发生的多起诈骗案件均涉及非主流社交软件。去年6月初,18岁的满某某得知在某非主流社交软件上拨打诈骗电话可快速获利,便伙同他人参与其中,最终被依法处罚。

多地反电信诈骗中心近日通报,“连心”、“蝙蝠”、“诗蜜达”等均为境外手机聊天软件,电信诈骗分子常利用此类软件引诱未成年人实施电信诈骗、帮助犯罪,使未成年人成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共犯,甚至构成帮助罪、教唆罪。

警方提醒,家长要加强对子女手机是否安装此类社交软件的关注,初中、高中、职高、大学生家长要特别留意,不要为了图小利而让孩子落入骗子设置的陷阱。

全面推行实名认证

依法加强监管

“所有社交软件都应实行实名认证。”专注于互联网法治研究的内蒙古大学法学院讲师李东方表示,《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条例》规定,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对以手机号、身份证号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方式申请注册相关账号信息的用户的真实身份信息进行认证。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或者冒用组织或者他人身份信息进行虚假注册的,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李东方指出,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非主流社交软件未经登记,不得供公众使用。手机应用程序若含有违法信息,如虚假信息、诱导未成年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信息等,应依照《网络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有关规定处理。

“如今一些非主流社交软件在青少年群体中蔓延,主要原因是软件数量和用户数量庞大,在某个应用平台聚集后,如果被封禁,很快又会在另一个软件上聚集,在这个过程中,执法部门很难收集到信息。另外,软件更新迭代很快,名字随意更改,这给监管增加了难度。”李东方说。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胡刚认为,欺诈性非主流社交软件无法杜绝,主要是因为移动应用市场本身是一个独立的经营主体,大多只对软件进行表面的审核和技术防范。因此,如果申请者提交的软件本身符合相关技术规范,没有明显的木马、病毒等,原则上大多可以通过审核,开放下载。

对此,受访专家认为,移动应用市场应当好“守门人”,加大应用审核力度,优化应用检测算法逻辑,确保各类软件上架前经过全面审核,将山寨、欺诈应用遏制在萌芽状态。

对于违法非主流软件治理,李东方建议,监管部门要完善技术手段,对非主流社交软件下载、使用情况进行监控,依法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置。公安、网信等部门需开展专项行动,加大对问题非主流社交软件的查处力度,定期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清理。还要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增强辨别网络不良信息的能力。(记者 张守坤)

版权说明:平台部分文章信息及图片来源于网络。本页面仅负责文章的调整、排版和编辑。如果权利人发现自己的作品被歪曲,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经核实确认后,将尽快处理。

相关推荐

流量卡大全
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