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感恩征程!滁州广播电视报社创刊30周年文选

广电手机网页打不开_广电网页打开手机就黑屏_广电网页打开手机就闪退

岁月如歌,路途如虹。2024年1月27日,滁州广播电视报迎来了30岁生日。30年风雨兼程,30年初心不改;30年春秋纵横,30年感恩陪伴。2023年11月,值滁州广播电视报创刊30周年之际,本报决定举办系列征稿活动,历时两个月,共收到稿件120余篇,现精选刊登,希望引起读者共鸣。

01

【我与滁州广电的故事·新滁周刊】

30岁,滁州与媒体一起走向未来

■李云峰

三十岁,对于一个人,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对于一份报纸,是生机勃勃、前途无量的年纪。2024年1月,滁州市广播电视局主办的报纸《滁州广播电视·新滁周刊》将迎来创刊三十周年。从1994年到2024年,一路漫漫,风雨兼程。这一天,我打开朋友圈,拍下报纸,送上祝福:少年的你,生日快乐。

在我的心里,陪伴我多年、陪我成长的滁州广播电视台·新楚周刊算不上是一个亲密的伙伴。

我与滁州广播电视台·新楚周刊的不解之缘,始于四年前。

我是陕西人,2019年只身来到安徽,在滁州一家商贸公司上班。白天上班忙碌,时间过得充实,但每天晚上下班后,一个人回到出租屋,心里就觉得很孤单。无聊,经常把时间花在上网、看电视剧、玩游戏等上面。时间长了,眼睛难免干涩,总想看一些书报,但又不知道看什么。

就在这时,《滁州广播电视台·新滁周刊》适时地进入了我的视线。

那是2019年10月底的一天,下班路过公司前台,看到几份报纸,瞥见了《滁州广电》的头条。“下班后建议大家多看看报纸,尤其是《滁州广电报》,内容很贴近生活,很生动……”翻看的时候,主管的话萦绕在耳边。是啊,读《滁州广电·新滁周刊》可以开阔视野,消磨时间,何乐而不为呢?

在征得前台工作人员的同意后,我卷起两叠《滁州广电·新滁周刊》,小心翼翼地放进了包里。

毋庸置疑,在此之前,我对读报是有些反感的,因为觉得很多报纸霸道,说教性太强,趣味性不够,不够“接地气”,不够贴近生活。然而,这种固有的认知在我第一次读到《滁州广播电视台·新滁周刊》时就消失了。

那天晚上,我不知不觉地读完了两叠报纸。合上报纸的那一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几个词:朴实、生动、充满人民的情怀和民生的视角。这是我对广电报的第一印象。

从此以后,我就会看报纸,了解滁州目前的工作情况,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渐渐地,我养成了看报的习惯,一天不看报纸,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去年七月中旬,我在滁州一家建筑公司上班,虽然比以前忙多了,但我还是没有放弃看报的爱好,要知道,看广电报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还真的帮助我解决了实际问题!

那是今年十月底,包括我在内的十几位员工被拖欠工资三个多月,我多次讨要工资,却无果。就在我茫然无措之时,10月19日《广电报》的一篇报道《市建管办:工资维权工作高效,群众献锦致谢》引起了我的注意。咦?我遇到的欠薪事件,是不是和报纸上的报道很像?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我把报纸拿给工头看。也许是被报道中的政府行动吓到了,四天后,我们收到了应得的全部工资。

广播电视报确实帮助我解决了实际问题!

随着网络的发展,我关注了广播电视报社“滁州广播电视台”的公众号,在手机上看新闻、获取信息变得更加方便了!虽然沟通方式变了,但我对《滁州广播电视台·新滁周刊》的关注却没有变,即使离开滁州之后,我依然保持着关注广播电视报社的习惯……

《滁州广电·新楚周刊》创刊三十年,是一部报纸发展史,是一代代报人奋斗史。三十年来,广电报社忠实记录了滁州的发展繁荣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点赞!三十年来,《滁州广电·新楚周刊》迈出的每一步都铿锵有力。希望这份报纸事业再上新台阶,营造更加积极的舆论环境,推动滁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02

我的滁州广播电视台新闻

■蔡松华

当得知滁州广播电视台·新滁周刊(以下简称《周刊》)创刊三十周年征文时,我心中感慨万千,思绪万千,总想把自己三十年来与《周刊》相处的点点滴滴写出来。岁月如梦,往事如烟,像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在脑海中一闪而过。

我第一次读到《周刊》时就印象深刻

时光荏苒,三十年来,我与《周报》有着说不完的回忆和深刻的印象,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2002年12月31日,贵报第4版刊登了我的第一张新闻摄影作品,受到明光市第一家外资企业的高度评价,至今记忆犹新。如我的摄影作品《礁石上浪花拍打》在2004年贵报举办的首届“中国电信宽带网络”摄影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此后,我的《海岛风光》、《芦苇荡绿意》、《南国风光》等风光摄影作品陆续散布在旅游、美食等专题栏目中。特别是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我撰写的关于王月婷徒步跑2008华里凯旋归来的新闻《情系奥运,圆梦人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多年来,正是《周报》给了我新闻写作的无尽力量,把我的每一条新闻、图片都刊登在报纸上,这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引人深思的纪录片故事

世间事多多,世间趣事多多,这些故事背后,或许有令你感慨的事,或许有令你终生难忘的事,或许有令你泪流满面的事。2007年7月4日,贵报在纪实版刊登了我写的第一篇人物故事:北京明光著名歌星光头虎特意回到家乡明光举办“光头虎歌友会”,带来这么多歌友,不仅宣传了自己的家乡明光,回报了家乡的关爱与支持,也为外地明光企业家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2011年,我又写了《夕阳下的他温暖》,记录了全国孝敬老人明星马家明的先进事迹。马家明用真诚、朴实、坚韧,对“孝”字有了新的诠释。 养老问题是全社会的重大问题,对全社会影响很大。

最让人感动的是,2014年7月24日,明光“最美女人”李艳捐出了自己“最美的眼角膜”。消息传开后,明光许多爱心人士在葬礼当天主动前来参加葬礼。为此,我和张子国共同撰写了《我走了,请把我的眼睛留给需要的人》的纪实报道和《池河大道,一部浓缩的城市发展史》等多部纪实稿件。在写这些事件和人物时,能够围绕一个主题,把人和事反映得完整、透彻、生动、客观,力求写出感人肺腑、抒情动人的故事,把典型的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周刊》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

缘分与重逢的记忆很深刻

印象最深的是随周报开展的几次集体活动。2014年10月16日,周报组织多家媒体的130余名读者、作者、记者深入明光女山湖、明光酒厂开展“明光爱情故事特别动人”活动。周报读者、作者们拍下了十月明光爱情之旅的全过程,欣赏了女山湖风光,品尝了女山湖螃蟹、全鱼宴,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不能丢。周报读者、作者们记录了“老明光”纯手工酿酒体验之旅。欣赏明光美景、品尝明光美食、感受明光风情……活动的开展,给读者、作者、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活动引起的轰动效应,也让报纸以更接地气的方式真正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中。

2015年7月9日,《周报》组织记者团开展“明光文化考察之旅”纪实活动,激情探秘大汉温泉、饮水思源、徒步大横山红色峡谷、品尝正宗梅子鲤鱼。

2016年4月7日,《周报》再次组织记者团带你走进明光。这样的实地考察,既脚踏实地,又通天彻地。可以品尝明隆绿液,游览富饶山水,欣赏3D壁画。待春暖花开,我在三界外等你。活动的开展,增强了读者的兴趣,为提升新闻实力,提高报纸的美誉度和版面质量,活动的开展,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最后,衷心感谢周报在2016年春节特刊上刊登我一家人的合影,让大家看到我们一家人的幸福,让新年的气氛更加浓烈!穿越时光隧道,渐渐看到回廊,新年的钟声敲响,祝愿周报越办越好,愿与周报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03

滁州广电新闻陪我

■杨燕

我习惯周末早上用手机看看新闻。2023年12月9日,我习惯性地打开微信公众号“滁州广播电视台”,看到标题《三十年感恩同仁——滁州广播电视台建台三十周年·新滁周刊征文》。看完后,我大吃一惊。新滁周刊已经快30岁了,我几年前才知道这个刊物。我顿时思绪万千,回忆往事。

2018年5月,因为担心滁州房价继续上涨,我在滁州苏州高新区买了一套三居室。此后,我先后关注了滁州房产网、美丽滁州、滁州广电三个微信公众号。我感觉自己就是滁州人,想及时了解滁州信息,特别是滁州房价信息,期待能以好价钱买到房子。周末总会浏览这三个公众号,对滁州楼市比较关注。

2023年4月,一则新闻吸引了我。4月14日滁州广播电视台的第二则新闻是“多彩军粮”有奖征文大赛征文,主办方是滁州市军粮供应站有限公司,承办单位是滁州广播电视台报社,征文时间是4月13日至9月13日。一个是国企,一个是事业单位,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我怀着极大的兴趣投了论文。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二零二三年十月二十八日晚,我接到吴家藩先生的电话,说我中了奖,要我二十九日下午两点半到滁州军粮供应站领奖。

挂了电话后,我心里有些激动,心里对滁州广电报社的诚信和高效感到钦佩。10月29日,我按照通知提前到达了滁州军粮供应站。一会儿,军粮供应站领导来了,说是预颁奖活动,由军粮供应站党总支叶碧春带队,到军粮供应站参观。

参观完毕后,颁奖典礼开始了。听完介绍才知道,这次活动一共收到征文1142篇,经过公平评选,最终评选出成人组获奖作品16部、青少年组获奖作品13部,优秀作品将在《滁州广播电视报》刊登。这是《新滁周刊》第一次进入我的耳朵。

正如我所料,我的作品《节约粮食是生命的呼唤》获得了成人组优秀奖。我接过荣誉证书和奖品,感慨万千。参观滁州军粮供应站,让我耳目一新,那一刻我才明白军粮不仅是有文化的,更是丰富多彩的。我不禁感激滁州广播电视报带给我的惊喜和激动,更加信任滁州广播电视报。于是一有时间,我就在网上搜索《新滁周刊》电子版阅读。虽然很久没有接触《新滁周刊》,但一读起来就被迷住了。《新滁周刊》电子版图文并茂,内容丰富。 报道的内容涉及影像、观点、纪录片、世事、法治、社区、人物、声影、美食、休闲、书院、晚霞、绿岛、文化旅游、家庭教育、芳草等。

2023年11月26日上午,首届滁州马拉松在滁州奥体中心开跑。此前,我对此一无所知,无法亲临现场感受马拉松的氛围。《新滁周刊》第48期详细记录了这次赛事。打开电子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红色大字“一场马拉松,点燃一座城”,并配以相应的照片。赛道上挤满了参赛选手,比赛中的各种场景定格在报纸上,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看完就能知道参赛选手来自哪些国家,中国哪些城市,来了多少人,都是什么样的人。

有一张非常特别的照片,至今我记忆犹新。照片中,一名男子身穿红色上衣,坐在轮椅上,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他的左拳高举过头顶,右手拿着吉祥物。上衣上醒目地印着一行蓝色数字“B3264”。这是他冲向终点线时拍下的。非常震撼。

马拉松让一座城市激动;马拉松让人们认识一座永远运动的城市。马拉松精神不知不觉地感染了我。人生最重要的是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生命在于运动。我运动,我快乐。

每期《新滁州周刊》的出版都凝聚着编辑们的心血和智慧,通过阅读提升了我的认知,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滁州周刊》也见证了滁州的发展变化,用纸笔记录了无数精彩瞬间,传递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与读者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我愿意继续陪伴《新楚周刊》,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首评:陆云

点评:钟成宇

审稿人:张银川

新闻信箱:

广电网页打开手机就闪退_广电手机网页打不开_广电网页打开手机就黑屏

版权说明:平台部分文章信息及图片来源于网络。本页面仅负责文章的调整、排版和编辑。如果权利人发现自己的作品被歪曲,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经核实确认后,将尽快处理。

相关推荐

流量卡大全
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