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记者调查:“网瘾老人”被手机困住

今晚新闻,2024 年 8 月 1 日,第 20 页

这个暑假,陶先生除了要安排儿子的假期,还有一件事情要操心——年逾七十的母亲沉迷于手机。“她玩手机的时间比我儿子还长,一天玩十个小时没问题,绝对是网瘾了。”陶先生无奈地向记者抱怨道,“小时候,我妈就担心我上网成瘾,现在轮到我担心她也变成‘网瘾患者’了。”

数字时代,作为儿女,我们乐于看到长辈们积极尝试新鲜事物,跨越“数字鸿沟”。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沉迷于直播间“买买买”、熬夜看短剧等曾经用来形容年轻人网瘾的形象,正燎原地蔓延到老年群体。老年人网瘾的背后,既有自身的隐忧,也有手机应用的算法牢笼。老年人如何走出手机成瘾的困境?

第 1 部分

老年人被困在手机里

“我一直知道妈妈会用手机打发时间,但直到这个假期我才发现,她根本放不下手机。”说起妈妈的网瘾,陶先生不禁感叹。

4年前,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腿脚不方便,陶先生在家附近买了一套带电梯的房子,让父母搬进来住。70岁以后,老人要有一个适应新环境的过程。母亲平时喜欢刷手机,但陶先生没当回事。“今年春节才发现不对劲。”陶先生回忆道,“我母亲是个很朴实的人,春节期间,她突然拿出几套化妆品送给我妻子和表弟。我当时还挺吃惊的,没想到她开始关注这些产品。回到家打开一看,都是我没听说过的品牌,有的甚至在购物网站上都找不到,更别说比价了。”陶先生立刻警觉起来,开始向母亲询问货源。打听之后,他发现,她一直关注的一位主播最近开始带货,并声称将部分收益用于慈善事业。

“为了劝说她,我还关注了这个账号,这个账号多关注民事诉讼和纠纷,虽然有科普性质,但并不专业。这个主播最擅长的就是同情弱势群体,然后端上一碗‘鸡汤’。但我妈就信了,不仅相信他,甚至相信他卖的产品质量很好。更让我担心的是,当你指出那些化妆品可能有问题时,她的回答是:可能他也被骗了。你说这个人有问题,我也不信,我妈现在的状态跟追星没什么区别。”为了帮母亲断网,陶先生周末带她出去散心,年假期间带她出去旅游,可刚一回家,老太太又拿起了她的电话。今年暑假,陶先生特意把儿子安排到奶奶家住。本以为老人帮忙照顾孩子时不会有时间玩手机,没想到在教育孩子少玩电子产品时,却遭反击:“奶奶每天一边做饭一边打开手机看直播,你先照顾好奶奶,奶奶听你的,那我也听你的。”

一方面,陶先生对于母亲在网上的“另类追星”行为束手无策,另一方面,张女士也对父母每天没完没了的“看视频赚钱”行为感到苦恼。

“前段时间,我妈抱怨手机卡顿不好用,就让我帮忙修。打开她手机,就看到桌面上各种不知名的购物APP、视频软件快手版,看得我眼花缭乱。”张女士无奈地说,“当时我就纳闷,一个短视频软件你看看还不够吗,可老太太告诉我:别删,全都能赚钱!我当时气坏了。”张女士告诉记者,父母是第一批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早早就建了家庭群。随着父母使用手机越来越熟练,家庭群从一开始的简单问候变成了各种“鸡汤谣言”的聚集地,后来又变成了“看一刀帮扶群”。“群里好不容易平息了事,没想到他们又开始看视频赚钱了,真是坑坑洼洼都要踩。”张女士抱怨道。父母的手机上,有多个一模一样的软件,两位老人每天都要互相提醒,在各个软件之间来回刷。“每天折腾十几个小时,加起来才挣四五块钱,明明有退休金,干嘛要这样?”张女士想不通。

第二部分

老年人也需要即时满足

在全民深度互联网时代,“网瘾”已不再是年轻人专属的形容词。2023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中,60岁及以上人群占比13%,老年网民规模超1.5亿。中国移动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老年群体数字生活洞察报告》显示,2022年老年群体日均上网时长将达到3.6小时,不少老年人日均上网时长将超过6小时甚至8小时。随着互联网适老转型不断推进,不少老年人刚跨越“数字鸿沟”,便陷入“数字成瘾”。如今,“老年人网瘾”已不再是孤立案例,而是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

心理咨询师、催眠治疗师、情绪释放治疗师顾宇近年来经常会遇到来找她求助的年轻人。“以前我们面对的心理咨询案例,大多是因为感情生活、子女教育等问题,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不能处理好与父母的分歧来找我们,其中就包括所谓‘网瘾老人’的子女。”顾宇告诉记者,“这些年轻人通常会自责,感到无能为力,因为无法改变老人,所以只能试图改变自己。”

老年人为何会“网瘾”?谷雨总从心理学角度帮助孩子理解父母沉迷网络的原因。青少年沉迷网络往往是因为无法在现实中建立社会关系,无法完成现阶段的任务(如学习),找不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其实老年人也是如此,退休后从每天按时上班,到整天休息,如果性格内向、缺乏社交,又没有爱好,子女又不能经常陪伴,必然会失去方向感和满足感。

就像陶先生的母亲,离开了熟悉的人和环境,打破了社会规范。在这种孤独的心理状态下,她在网络上找到了一个关注她所关心的事情、表达她认同的观点的人,当然就会与之产生共鸣,甚至产生心理依赖。很多老年人,上网其实就是在对抗孤独。“在App算法的支持下,手机变成了每个人‘量身定制’的私人空间,内容精准推送带来的即时满足感,会对大脑造成强烈的刺激,连工作忙碌的年轻人都停不下来,更别说一直‘闲着’的老人了。”顾宇说。

在心理咨询中,顾宇发现,很多年轻人都纠结于一个问题——“父母为什么不能培养一些有意义的爱好?”顾宇说,“即时满足”理论同样适用。一项活动能否成为老年人的爱好,取决于它能否给人带来更多的情感价值,从中获得更多满足感。很多年轻人认为老年人时间充裕,可以培养一些更富情感的爱好,比如音乐、象棋、书法、绘画、戏曲、摄影等。但别忘了,这些都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掌握的技能,如果强迫老年人学习,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甚至造成挫败感。

而对于热衷“砍刀”或“看视频赚钱”,不少老人给出的理由都一样:“反正我在家闲着,开着手机不影响做家务,还能赚零花钱,有什么不对的?”像张女士一样,很多孩子因为观念不同,对长辈出言不逊、指责、指正。顾雨说,孩子的顾虑没有错,但和父母沟通时,一定不能忘了维护长辈的尊严。“有些老人沉迷于刷屏赚钱,他们追求的不是那点小利益,而是自立自强的感觉,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证明自己还年轻。”谷雨说,“而这时候,直言不讳的指责往往会遭到老人更强烈的抵抗。尤其是那些曾经很强势的老人,无法忍受自己在子女眼中成为‘弱者’。这种对抗往往会让老人感到更加被误解和孤独,反而会更深地陷入网络寻求安慰。”

第三部分

“老网瘾”可以这样解决

年龄大不代表“糊涂”,保护也不能单靠“限制”。子女如何帮助父母安全、快乐地上网?顾宇认为,尊重理解是前提,有效沟通是关键。

对于如何引导妈妈开心上网,小马有很多话要说。“一开始我也很苦恼,网上内容太多,如果辨别能力差,很容易被误导。一开始,妈妈转发的那些‘伪科学’我都置之不理,但效果并不好,于是就开始给她推荐账号,引导她关注更好的内容。”小马笑着说,“后来看视频赚钱的办法流行起来,我妈也看了一阵子。为了用这些APP‘抢’她的时间,我还转发很多有意思的视频给她,每天问她看了没。我平时喜欢看综艺,周末会选一些旅游或者美食的慢综艺叫我妈一起看。刚开始她还有些抗拒,但陪我看了一两遍之后,她不仅入了迷还喜欢上了。现在我妈不仅从各种视频、节目里学习做饭,还尝试在阳台上种菜,目前已经成功种出了秋葵、罗勒、小番茄等。”

小马告诉记者,妈妈大概还是个“网瘾患者”,但这种“瘾”不是因为孤独,而是来自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探索。小马妈妈也感到很有成就感:“女儿说我现在是个全才,其实很多生活小窍门、养花种菜的知识都是从短视频里学到的。除了这些,孩子还给我推荐了一款健身软件,我每天用它打卡、锻炼,一天过得很充实。”

当然,关爱老人身心健康不仅是子女和家庭的责任,也需要家庭、平台、社会等多个主体共同努力,帮助老人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网络环境。近年来,作为社会治理最基层单位,本市不少社区开设“手机课堂”,一方面引领老年人探索智能设备更多应用场景,另一方面成为防范“电信诈骗”的阵地。同时,不少社区也从丰富老年人活动方式的角度出发,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娱乐、自我提升的选择。

“可见,‘网瘾老人’问题要从两个角度来看,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简单的戒掉,而是要关注背后的真实需求。其实,无论对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来说,物质满足才是最基本的,更优质的陪伴才是精神滋养。”顾宇说,“从这个角度,我建议应用平台在‘适老’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关爱老人’,不仅在运营上做好适配老人,还要加强内容的审核和监管,让健康优质的网络内容成为帮助老年人‘养心’的‘良药’。”(记者 田颖)

版权说明:平台部分文章信息及图片来源于网络。本页面仅负责文章的调整、排版和编辑。如果权利人发现自己的作品被歪曲,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经核实确认后,将尽快处理。

相关推荐

流量卡大全
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