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我可以更方便地消费”

中国移动礼品兑换专区_中国移动礼包_中国移动礼品

泰国游客抵达中老铁路磨憨站。磨憨边检站供图

在中国消费支付方便吗?听听外国人怎么说

编辑寄语

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走在世界前列。随着我国免签“朋友圈”的扩大,中外人员往来更加密切,外国人在华消费支付问题日益凸显。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出台,提出要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近段时间,中国有关部门、金融机构、支付平台等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目前,外国人在华支付体验如何?如何进一步提升支付服务水平,推动高水平开放?本报将从今日起推出“外国人在华支付更便捷”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支付服务是最基本的金融服务之一。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近日,我们采访了10多位来华工作、学习、旅游、从事商务活动的外国朋友,他们觉得中国的移动支付很时尚、很酷。近年来,中国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外国人对此十分期待,相信这些举措将提升他们在中国工作、学习、旅游的便利性。

“移动支付让我轻松又开心”

“这些年来我只用过移动支付,我甚至不记得上次在中国用现金或银行卡支付是什么时候了。”来自英国的视频博主斯图尔特·威金在中国北京生活工作了16年,如今他已经非常习惯使用移动支付。

在韦金看来,中国的移动支付业务发展非常迅速,而且非常便捷,因为这种支付方式融入到很多其他应用和平台中。比如在餐厅点餐时,可以用手机扫码点餐,在支付餐费时也可以使用在小程序等第三方应用上应用的优惠券抵扣餐费,两者无缝衔接。

移动支付也渗透到了魏金的工作中。前几天,他到家附近的一家印刷店打印一些文件。以前,他需要先将文件发到店员的手机上,再传到电脑上打印,然后扫描二维码支付费用。最近,印刷店上线了一个小程序,他可以上传文件、指定尺寸,直接付款,“我在家也能做,再也不用等了。”

威金表示,在英国,也有人使用移动支付,但主要是利用近场通信技术的非接触式支付,这种支付方式虽然速度不亚于移动支付,但缺少移动支付提供的应用程序与其他系统的集成。“总体来说,移动支付对于习惯并熟练使用的人来说非常好,但可能会让一些老年人和来华时间不长的外国人有点落伍。”

“中国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人们使用纸币到移动支付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来。”来自苏丹的马哈茂德在中国生活工作了7年,曾就职于中铁十八局集团(沙特)有限公司,后来又到中国留学、毕业后在中国工作。刚来中国留学时,他随身带着现金和银行卡。后来,他经常和中国朋友出去吃饭、旅游,中国朋友总会给他送“支付礼”,因为使用移动支付的速度太快了,他还没来得及拿出现金,朋友就已经付了钱。后来,他下载了微信、支付宝等平台,逐渐熟悉了移动支付。

近日,马哈茂德欣喜地发现,微信可直接绑定境外银行卡,并进一步优化了卡绑定验证、姓名格式等;支付宝国际版App也可绑定境外银行卡,注册并绑定银行卡后可直接扫码支付。“这对外国朋友来说真是个好消息,我在中国可以更方便地消费,我喜欢这种支付方式,让我感到轻松愉快。”他表示,中国大部分人已经习惯使用移动支付,如果未来能在语言支持、使用指南和教程、电子发票等方面针对外国人进一步优化,会更受欢迎。

一些在中国生活工作过短暂的外国人也乐于尝试这种新的支付方式。去年9月,来自意大利米兰的路易吉·德拉·雷纳取得外国人在华工作许可,成为浙江青田乔野里美食学校的合伙人,他已经学会了在中国购物时使用手机支付。不过,他坦言,对于一个长期使用国外银行卡的外国人来说,学会如何办理手机支付并不容易。同样来自意大利的玛丽亚来到中国生活,最近听说中国的支付平台可以绑定国外银行卡,便尝试下载了支付程序,并让朋友帮忙绑定国外卡。玛丽亚说,在意大利,人们习惯使用信用卡和现金,很少使用数字平台支付,她很期待使用这种新的支付方式。

“各种支付方式各有优势”

“现在我基本上和本地中国人一样,出门只带一部手机在身上,用于消费和支付。”就读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新加坡留学生张继芳说,扫码支付、交通、网购等,移动支付已经渗透到她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日,张继芳学习了微信刷手掌支付的使用方法,输入掌纹后,只需挥挥手就能完成支付。“第一次觉得支付可以这么有趣。”她说,以前如果手机突然没电、没网络,就会带来很多不便,刷手掌支付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她希望未来能推广到越来越多的城市,更加注重保护用户信息安全。

张继芳认为,中国移动支付优势在于聊天与娱乐、生活服务、转账与支付相结合,应用场景更加全面和多样化。她表示,新加坡也有本土的移动支付工具,但人们无法完全摆脱现金,部分商店不接受卡或移动支付。

父母来中国探亲时,张继芳指导他们下载了微信和支付宝。由于缺乏深入了解,父母在操作上遇到了一些障碍。她说,如果有详细的中国支付介绍,会更方便。她希望加强对外国人移动支付的推广,让外国人可以按照步骤设置,找到适合自己的支付方式。

马来西亚留学生陈伟宣来华留学一年多,刚开始使用移动支付时,她一度陷入困境。来华留学前,她发现之前认证过的护照已经过期,需要更换新护照并重开账户。当时开通手续比较繁琐,她只能咨询客服。马来西亚上网课期间,中外留学生喜欢在节日期间发红包、抢红包。由于当时支付平台只能绑定国内的银行卡,留学生无法领取,也无法将红包退还给他人。

“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了很多。”陈伟宣说,几个月前她发现支付平台可以对接国际银行卡,开通和认证流程也简化了,无现金支付习惯已经成为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接受采访的留学生中,不少人在华使用过移动支付、信用卡和现金支付,认为这些支付方式各有所长。来自澳大利亚的留学生 来华半年,现金和移动支付并用。来自津巴布韦的留学生Buno在中国学习生活四年,目前更习惯使用银行卡和现金支付。她表示,随着银行卡额度提高、消费场景增多,在中国支付方便得多。来自泰国的留学生林淑梅来华11个月,在同学的帮助下,她经常用手机支付,觉得这种方式非常简单方便。有留学生期望移动支付更加注重提升国外用户的用户体验和用户信息安全,增加接受国外刷卡的商户和提供外币现金兑换的ATM数量。

“展现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意愿”

3月1日,中泰两国对持普通护照人员免签协定生效,乘坐中老铁路列车赴华的泰国游客数量大幅增长。免签首日,在中老铁路磨憨站,进出境泰国旅客数量同比增长200%。

“这是我第二次来中国旅游,这次支付很方便。”泰国游客吉特蓬记得,第一次来中国旅游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准备了大量现金,携带非常不方便。这次他提前做好“攻略”,下载了中国主流的移动支付程序,确保手机能联网,随身带了一些零钱,因此旅途中支付过程非常顺利。

春节期间,美国、波兰、越南、罗马尼亚等国的旅游团陆续抵京。波兰游客茱莉亚的旅行团是龙年第一个抵京的团队,由中青旅国际旅行社承办。她表示,让她高兴的是,旅行社提供了外币兑换服务和手机卡购买的提示,包括如何兑换小额现金和境外卡支付,并提供了中国移动支付平台准备的春节支付套餐。她表示,在国内消费支付主要使用现金和信用卡,期待进一步增加受理境外信用卡的商户,完善人民币现金兑换。她坦言,来华时间较短的游客更关心开通移动支付的流程是否便捷。

中青旅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胡继英说,不少外国游客在使用信用卡时,期望有更多地方接受国外信用卡支付。在进行小额支付时,需要准备适量现金,导游也经常帮助游客提取现金。部分游客对移动支付感兴趣,旅行社和导游也会帮助游客在手机上下载相关程序。

一些独自来华旅游的外国游客,习惯用现金支付。来自美国的游客马克到华第一天打车370元,他拿出400元现金,见司机没零钱,想用微信支付转账,但马克没有微信,称不用找零。没想到,司机执意要开车到附近银行,赶紧给他换了200元的零钱包,并给了他30元零钱。马克说,司机热情地向他介绍,现在中国银行都提供“零钱包”服务,可以兑换小额纸币。 随后,他又去银行兑换了一个200元的零钱包,里面有10元、5元、1元等小面额的钞票。旅途中,他又去一些小商店购买食品和纪念品,大、小面额现金使用十分方便。

一些外国人经常去中国进行商务活动。来自喀麦隆的查尔斯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经常往返于中国和喀麦隆之间。他记得前几年移动支付年度限额较低,如果超出限额,需要带着护照去银行柜台申请,这对于像他这样长期使用移动支付的外国人来说不是很方便。此外,申请银行卡和开通移动支付需要提供大量证件信息,流程有些复杂。近期,中国各大支付机构已将外国人使用移动支付的单笔交易限额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度累计交易限额由1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注册、认证、绑卡等流程也得到了很大优化,这让查尔斯很高兴。

查尔斯表示,“我很高兴看到中国支付机构在便捷和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些细节体现了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意愿。”

(记者彭勋文、叶子、张琪、冯昱文、朱家乐参与采访撰写)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3月16日第06版)

中国移动礼品兑换专区_中国移动礼包_中国移动礼品

版权说明:平台部分文章信息及图片来源于网络。本页面仅负责文章的调整、排版和编辑。如果权利人发现自己的作品被歪曲,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经核实确认后,将尽快处理。

相关推荐

流量卡大全
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